洪武七年,广州越秀山上修建起一座高耸的五层建筑,名为“望海楼”,后来逐渐被称为“镇海楼”。这座楼宇以其独特的雄伟和华丽,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誉。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屈大均曾对望海楼给予极高评价,称其“其玮丽雄特,虽黄鹤、岳阳莫能过之”。在这些文人的心目中,镇海楼甚至胜过了有名的黄鹤楼和岳阳楼。自清朝以来,镇海楼成为文人雅士集聚之地,成为广州当地的著名景观。
那么,这座备受称赞的镇海楼,到底是谁建造的呢?令人意外的是,建楼者朱亮祖却未能像望海楼一样获得人们的敬仰,反而鲜有人愿意提起他的名字,甚至对他颇有微词。朱亮祖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功臣,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年。据说他镇守广东时,做了一个异象梦:梦见越秀山上飞出一条红龙,而对面的珠江海面又升起一条青龙,两龙激烈搏斗,最终青龙败退入海。朱亮祖感到这个梦异常诡异,便召集幕僚解梦,众说纷纭。
这件奇梦传到朱元璋耳中,他遂请谋士刘伯温解梦。刘伯温认为,应在越秀山上建一座方形塔楼,用以镇压海中的“青龙”妖怪。朱亮祖依言建成了五层高楼,称为望海楼,后改称镇海楼。既然朱亮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,为何百姓们却不愿提及他这座楼的建造者身份?唯一合理的解释是,他在当地极不受欢迎,百姓对他怀有深深的怨恨。
展开剩余78%接下来,我们就来探究朱亮祖究竟做了哪些事,令当地百姓痛恨至极,甚至遭朱元璋严惩致死。最初,朱亮祖并非朱元璋的部下,反而是对立阵营的一方。元末天下大乱,朱亮祖身为安徽人,组织乡民义军抵抗元朝,被封为义兵元帅,驻守宁国。1356年,朱元璋进攻宁国,双方首次交锋。朱亮祖勇猛异常,朱元璋耗时三个月仍未攻下宁国,最终靠计策将其俘获。
朱亮祖表明愿意归顺,彼时朱元璋急需能人,便大方赏赐并留其统兵。但数月后朱亮祖再次反叛,坚守宁国,朱元璋多次出兵,损失惨重,最终由徐达、常遇春等名将率六万大军,再次活捉朱亮祖。交锋中,朱亮祖曾重伤两位大将,足见其武艺非凡。被俘后,朱亮祖心甘情愿归降,1363年跟随朱元璋攻打陈友谅,鄱阳湖大战中即便受伤依然奋勇冲杀,缴获敌军巨舰。次年攻下武昌,获封广信卫指挥使。
1365年,朱亮祖帮助镇守诸暨的胡德济抵御李伯升大军,击败敌军,俘获数百将士,令朱元璋大加赞赏。此后数年,朱亮祖连连得胜,升任浙江省参政,征讨方国珍,迫使其投降。1368年明朝建立,朱亮祖封为永嘉侯,爵位世袭,成为明朝为数不多的侯爵之一。纵观其早期经历,朱亮祖是一位骁勇善战、立下汗马功劳的猛将。
然而,到了镇守广东后,朱亮祖的形象急转直下。广东地处乱世后期多方势力盘踞,百姓对军人将领充满恐惧。朱亮祖依仗爵位和权力,骄横跋扈,麾下士兵更是肆意妄为,百姓苦不堪言。即使地方官吏,也不敢轻易挑战他的权威。
此时,一个名叫道同的县令出现,坚决反抗朱亮祖和恶霸的欺压。道同正直刚正、爱民如子,屡次捉拿并示众恶霸,但朱亮祖却与这些恶霸勾结,命令释放他们,甚至公开打压道同。两人矛盾激烈,朱亮祖更是借权势招揽不法之徒,壮大势力。
其中一名罗姓恶霸更与朱亮祖结亲,使其更加猖狂。道同依法逮捕罗氏兄弟,却遭朱亮祖干预,最终写奏折上报朝廷,控诉朱亮祖的种种恶行。朱亮祖得知后,抢先写奏折反控道同,诬陷他包庇刁民。朱元璋初信朱亮祖之词,下令处死道同。事后朱元璋得知真相,欲撤销圣旨已为时晚矣,道同已被害。
朱元璋愤怒异常,怀疑朱亮祖暗中操控局势,遂于洪武十三年将朱亮祖及其长子押回京城,亲自施鞭刑,最终活活鞭打致死。死后朱元璋仍保留朱亮祖爵位,安葬于永嘉侯之地,由其次子继承爵位,算是对其功绩的仁厚回报。
不过,朱亮祖的次子朱昱后来与权臣胡惟庸勾结,最终被牵连处死,永嘉侯爵位自此消失于历史。朱亮祖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:早期为乡里保家卫国,后来随朱元璋征战四方,功成名就,最终却因贪权纵横、肆意妄为而身败名裂,家族覆灭。
十三年间,他从一位地方义军领袖,成长为赫赫战功的永嘉侯;但同样用了十三年时间,走向了身陷囹圄,惨遭鞭杀的结局。此后十年,其家族更是被朝廷铲除。此生荣辱沉浮,正应了那句古话:“善恶到头终有报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”朱亮祖及其家族的悲惨结局,也可谓自作自受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